新闻详情

患者故事(十七)开机啦,一个中年男人的“新生”

发表时间:2022-02-05 19:30


(张师傅与陆卫风主任、许峰护士长合照)


精神矍铄、动作自如……,很难想象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罹患帕金森病多年的患者。他患帕金森氏病6年,起初以震颤起病,言语表达行动迟缓,吐字不清。甚至已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服药不能控制症状。在装上脑起搏器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的双手不再不停地抖动,他的迈步不再艰难,他的日常生活不需要家人照顾,他的精神不再抑郁,人生重新回到新的轨道中来。
张师傅是郑州市一位年过五旬的职场中年男人,在没有接受脑起搏器手术之前,张师傅也曾病急乱投医,尝试“按摩疗法”等民间偏方,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后来张师傅在神经内科的建议下,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手术后的张师傅不仅活动能力显著提高,服药量也明显减少。“手术后,我获得了‘新生’,也将家人从沉重的负担解脱出来。以前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我都坐不住,不敢想象,现在我还能和朋友一起相聚。重新拾起了得病前的爱好,这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张师傅激动地说。据了解,张师傅的脱胎换骨,来自于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完成的一例脑起搏器手术。



专家讲解帕金森病精准治疗

据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陆卫风教授介绍,“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到五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状’等出现时,是进行外科治疗即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时机,也就是患者俗称脑起搏器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的工作机理是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它不损伤脑组织,也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可逆的神经调节方法。诞生至今,它已经帮助成千上万帕金森病患者重归健康生活,被誉为21世纪“神经外科医疗器械的大飞机”。可以大大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出现手抖、身体僵直、走路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要警惕,应当及时就医。

\
“帕金森是典型的中老年慢性病,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8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4.5%,其中帕金森潜在患者大约15万人。治疗形式非常严峻。”神经调控中心许峰护士长补充道。


术后程控和康复训练很重要

陆卫风教授继续强调说:“根据我们中心近百例手术经验来看,需要提醒的是,开机时良好的状态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稳定下来的。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一方面要重视术后程控,另一方面更需要及时配合康复锻炼。利用术后的良好状态,重拾因病丢掉的爱好,从事有益的身心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了帮助患者术后坚持锻炼,陆卫风教授的团队,每周四上午定期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调控中心举行术后程控和康复指导,帮助术后患者系统长期的恢复生活自理。


为帕友开辟绿色通道

据悉,脑起搏器手术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使用过程中证明其是安全可靠的,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变频技术以及可采集脑电的新型技术得到临床应用,使得帕金森患者的治疗阈值更加扩大,新一代的品驰脑起搏器可充电使用质保20年,进一步减少了更换电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目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河南省广大帕金森病人开辟绿色通道,河南帕友如需就医,可至专病门诊就诊。



info@pinsmedical.com
公司总机:010-60736388
患者咨询:400-010-986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林路2号院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浏览手机版